
2025-08-07 15:14 点击次数:150
图片
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成山”,意思是说女的追男的更容易,短期内看,这种说法确实没问题,但是,长期来看,这段关系往往很难走到最后,因为男的不会太珍惜这段关系。图片
反观男的追女的,成功率虽然低一些,然而一旦成功了,两个人的关系相对更稳定,很可能步入婚姻。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保证追求成功率,又能保证成婚率?你别说,还真有,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富兰克林效应”。图片
富兰克林效应的本质这一效应源自美国人富兰克林身上发生的一件事,他当时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议员,与另一位议员D政见不合,此人处处针对他,甚至在公众场合也不给他面子;并且,议员D属于是油盐不进的那种人,经常有人帮他忙,第二天就他就翻脸,面对这种情况,换做其他人,或是选择针尖对麦芒,看看谁更厉害,或是选择置之不理,将他拉入自己心中的黑名单。图片
然而,富兰克林却另辟蹊径,选择了主动“求和”,他并没有谄媚讨好,也没有直接提出谈谈,而是写了一封信,向那个议员借了一本冷门书,偏偏又是这个议员最爱的一本藏书,本以为借不到,议员还是借了;一周后,他将书还给议员,同时写了感谢的纸条。当两个人再次相遇,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议员竟然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原来,议员没有想到,居然有人对自己珍藏的冷门书籍感兴趣,于是,富兰克林成为了他的知音。这件事被命名为“富兰克林效应”,后来就应用在了心理学领域。图片
该效应的本质就是“互惠原则与心理认知的相互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施助者会更容易对受助者产生好感,你帮助过的人未必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而帮助过你的人,更有可能二次帮你。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富兰克林效应,让异性喜欢你?图片
富兰克林效应的三重机制这一效应可拆解为三重机制。其一,认知失调的自我调和。议员将书借给“政敌”时,心理就会产生不适;为此,议员潜意识搜寻他身上的优点,使自己从“不愿借”变成“心甘情愿借”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因此,追求过程中,你也可以主动向异性提出一个合理的小要求,加深你在对方心中的印象,同时为深入交流或下次见面做铺垫。图片
其二,自我知觉的隐性投射。心理学自我知觉理论指出,人们通过观察自身行为推断态度。议员在帮助富兰克林后,会从“我讨厌他”这一行为中反向推导“他好像没那么糟糕”,这种自我暗示进一步强化了好感。同理,异性在帮助你之后,内心不由自主反向推导“我为什么帮他?”;“他人似乎不错”、“我对他竟然不反感”等,无形中就对你产生了一丝好感。之后再你们的交流频次、频率提高后,接触多了,彼此对对方有了更深的了解,成功率就会增加。图片
其三,情感的沉没成本效应。当一方为另一方付出时间、资源或精力后,为了保证自己不受损失,心理更倾向于维持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富兰克林明知议员爱书,还非要借,议员借出了爱书,自然觉得对方与自己志同道合,所以,后面态度就发生大转变。追求异性的时候,我们也要适当让其付出一定的情感成本,对方就会因不想让自己的付出“打水漂”,而在潜意识里更重视这段关系。他们付出的同时,也会让不断发现你的闪光点,觉得自己的投入是值得的,进而更愿意与你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渐渐地,感情升温,确定了恋爱关系往往就会更持久。图片
使用富兰克林效应法,还需注意这一点使用该法,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求助的“度”;不要寻求一些鸡毛蒜皮、自己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小事,那样反而让对方反感,觉得你没事找事;再次遇到你,他下意识就想逃离,内心会排斥你。求助的频率也不宜过高,隔三差五就找人帮忙,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与你相处特别有压力;同时还会认为你对其另有所求,且不怀好意,破坏了你在对方心中的印象。图片
更不要在对方拒绝你时死缠烂打,你要尊重对方的选择;然后,隔断时间再换个其他请求,若对方一而再再而三拒绝,那你们可能就是不合适,果断放手,可能还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点的印象。凡事都讲究事在人为,追求异性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审时度势,通过“借”的小事,为彼此的下一次交流埋下伏笔;与此同时,你能够看出对方是否有意思,三番五次遭拒绝,无需继续纠缠,你们萍水相逢、缘分太浅,或许下一个就是你的有缘人。那么,你学会“富兰克林效应”追求法了吗?-The End -作者-刘森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